「等下吃什麼?」飲食決定五年後的人生:營養師教你如何吃出健康

”You are what you eat.” 這句話可以說是營養師們的口頭禪,而在執行營養師工作越久,對這句話的體悟就越深:我們每一個小小的飲食選擇,累積起來會成為影響往後人生的健康關鍵。

飲食選擇累積成健康人生

「等下吃什麼?」這個日常問題背後隱藏著我們未來的健康狀況,我們的每一頓餐點,都在決定著未來5到10年的生活品質。

在台灣,十大癌症死因中高達 7-8 成與飲食相關。除了癌症,心臟疾病、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腎炎、腎病變、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多種常見疾病都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。

講到死亡,可能對你來說太遙遠,那說一點近一點的。

近年來飲食和腸道菌的研究越來越完整,小至你困擾的過敏、痘痘、一直覺得很累、皮膚癢、感冒、反覆發炎,到嚴重一點的免疫疾病、心理健康、認知功能等等,都會受到飲食影響。

學習營養 就不用放棄美食!?

也許你會說,但營養師是不是都只會叫人「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」,那人生多無趣!我寧園少活幾年也不要放棄美食!

其實不然,懂營養,就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,維持健康。

至少我期許自己的是,給個案的建議永遠都不是「限制吃什麼」,而是告訴他們更多「怎麼吃」的背景故事,從基礎建立飲食和健康的觀念,給的是更多「飲食選擇」。

舉例來說,三高的個案說想喝手搖杯,而且不能接受無糖,我會告訴他喝完全糖手搖杯,血糖飆升會刺激胰島素出來工作,而胰島素會讓脂肪加速合成,讓血糖血壓血脂都更糟糕,如果真的想喝,有三個方向可以調整:

  1. 控制總量:甜度先減半試試看,從大杯改中杯,或是當餐飯少吃一點(取代一點碳水)
  2. 控制頻率:原本天天喝,現在一週兩杯,其他天可以喝無糖茶類或氣泡水
  3. 飯後喝:空腹的狀態會讓血糖起伏更明顯,所以飯後喝比空腹喝更好,肚子有其他東西(蛋白質、纖維、油脂)正在消化,血糖上升會慢一些

從來都沒有任何食物是「不能吃」,飲食改變難的是要克服長久下來的「習慣」,有實後甚至是一種制約行為,如果在心裡還沒有準備好的形況下,改變對你來說一旦是痛苦的,那一定無法長久實行,還要擔心後續的報復性行為。(當然如果你一點點都不想改變,還沒有找到動機,那我是改變不了你的,等你真的有想改變的時候,再來找我吧!)

所以如果有一種飲食方式,你光聽就覺得「很痛苦」、「我沒辦法長期這樣吃」,那我勸你還是儘早放棄,不要折磨自己了!

飲食改變要循序漸進

飲食改變難的是要克服長久下來的習慣。因此,在進行飲食調整時,應循序漸進,以免造成反效果。

以下是一些飲食改變的建議:

  • 設定合理的目標:不要一下子要求自己做到完美,以免半途而廢。
  • 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: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和喜好不同,因此應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,才能長久實行。
  • 尋求專業協助:如果有需要,可以尋求營養師的協助,制定專屬的飲食計畫。

預約一對一免費視訊:https://forms.gle/ATVxYusDEJPNYhZc6

文、圖/吳宜庭

未經同意禁止轉載

Wu Melody
Wu Melody